“君子如珩”的“珩”不读xíng,咋读?王行是什么字,珩字取名有什么寓意?
《酉阳杂俎 · 礼异》记载:守国用玉……边戎用珩,战开用璩。
指镇守国家时使用玉制的符节(玉节),玉节象征最高等级的权威,常用于国家层面的重大事务,如外交、祭祀等场合。
边境防御或军事调度用“珩”,象征力量与秩序,古代战争不仅是武力对抗,也需通过礼制仪式赋予合法性。
璩为耳环形玉器,或指刻有纹饰的玉符,用于战争时传递军令或鼓舞士气。
玉璧、珩、璩等器物在礼仪中的分工,体现了“因事择器”的原则,为何“珩”用于边境防御呢?
本篇笔记来学“珩”字,看完就知道啦!
图片
郑板桥·书读音“珩”是多音字,
①héng(横)音,也是本音(做本义解时的读音);
②háng(杭)音,古籍见于“璁珩”,一种玉佩。
注意:没有xíng音。
构字“珩”字的篆文字形由“王”和“行”构成,篆文字形:
图片
左侧的“王”,在古代汉字中常用来表示玉器,象征着珍贵和权威。玉在华夏文明中被赋予“五德”(仁、义、智、勇、洁),是礼制与道德的物化载体。作为玉器的一种,珩的材质(如白玉、山玄玉等)直接对应佩戴者的身份等级:
天子用白玉珩,诸侯用山玄玉珩,大夫用苍玉珩,体现了“以玉辨尊卑”的礼制规则。
右侧的“行”,既是声旁也是形旁,表示走路、前进。这种双重功能表明,“珩”不仅是静态的饰品,更是动态权力的凭证。其刻有“行”字的设计,赋予持符者跨越地理边界的特权,《说文解字注》所述“节行止”,即通过玉符规范行为,同时彰显权威。
由部件“王”和“行”构成的“珩”字,造字本义为:
古代边关地区作为通行证的信符玉器,既是饰品也是实用证件,上面刻有代表自由通行特权的“行”字,持有者将通行玉符佩带在身上,显示特权和地位。
图片
①作为通行凭证,珩融合了实用性与装饰性。其形制多为弧形片状玉器,上端穿孔便于系挂,表面常雕镂云纹、兽面纹等,兼具审美与防伪功能。
西周至战国时期,玉珩常与璜、琚、瑀等组成“组玉佩”,悬挂于贵族腰间,行走时玉鸣叮咚,既节制步态,又昭示身份。
②持有玉珩者多为使臣、将领或受封贵族,其“行”字铭文象征中央授予的越境许可。例如,《国语》记载楚国以“白珩”为国宝,不仅因其玉质稀有,更因它代表外交使节的通行权。
这种信符制度,实为早期“符节”体系的雏形,与后世的虎符、鱼符一脉相承。
许慎《说文解字》:珩,佩上玉也。说的就是“组玉佩”上端的的一个配件。
图片
在边戎场景中,珩作为调兵信物,与“璩”(战用玉器)形成功能分工:珩用于日常边防通行,璩专司战时指令传递。
汉代以降,佩玉之风渐衰,珩的实用功能弱化,但其形制被融入玉锁、玉牌等饰物中。明清仿古玉珩多作为文房雅玩,镌刻诗文或吉祥图案,成为文人品味的象征。
取名寓意“珩”字五行属性为水,玉部,康熙笔画11笔,具体到起名中,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分析寓意:
①如前所述,珩字左侧“王”通“玉”,象征珍贵与礼制,右侧“行”既是声旁,这一结构巧妙融合了玉的温润与行为的节制,古代贵族佩戴珩玉,不仅因其材质珍贵,更因行走时玉鸣清越,步履从容,以此彰显身份与修养。西周虢国墓出土的七璜连珠组玉佩,顶端珩玉与垂坠的冲牙、璜玉相映成趣,体现了“君子无故,玉不去身”的传统。
②珩字五行属水,寓意智慧与灵动。古人以玉比德,珩玉更被赋予“仁、义、智、勇、洁”的君子品格。取名用“珩”,既寄托了对孩子如玉般高洁的期许,又是对才华与洞察力的期待。
图片
南宋理学家朱熹曾以“珩者,衡也,用以平心静气”阐释其平衡之道,而清代学者庄珩之名,则是家族对学问传承的重视。
③春秋时期,楚国以“白珩”为国宝,既是外交信物,亦是国力象征;唐代笔记《酉阳杂俎》记载边关将士以珩玉为通行凭证,刻“行”字的玉符既是身份标识,又是平安吉兆。这种兼具实用与美学的特质,使其在现代取名中焕发新意。
④“珩”字在音形义上皆有独特优势,发音héng平稳清越,易与仄声字形成抑扬韵律,如“珩宇”疏朗开阔,“慕珩”婉转悠长。
笔画疏密得当,书写时王部端方,行部飘逸,如君子外圆内方的处世哲学。
近年新生儿姓名统计显示,“雨珩”“云珩”等自然意象组合颇受青睐,既保留古韵,又添清新意境。
结束无论是“有玱葱珩”的佩玉清音,还是当下父母为子取名时的殷殷寄托,“珩”以玉为魂,以行为韵,撇捺之间,延续着对品德与才华的永恒追寻。
如果是你,会为孩子取这个名吗?本篇笔记就到这,拜~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- 上一篇:ICE农产品期货主力合约收盘表现分化,咖啡期货跌1.54%
- 下一篇:没有了